服務項目
危害度:
常見度:
常見度:
滅鼠
黃胸鼠(學名:Rattus flavipectus)別名屋頂鼠、黃腹鼠,體型較大,與褐家鼠相似,但較褐家鼠瘦小,體軀細長,尾長等于或大于體長。行動敏捷,攀緣能力強。其多在夜晚活動,以黃昏和清晨最活躍。有季節性遷移習性,每年春秋兩季作物成熟時,遷至田間活動。
黃胸鼠具有雜食性,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生。黃胸鼠主要棲息在平原及部分山區,洞穴構造較簡單,分為簡易洞和復雜洞。繁殖能力強,但由于棲息環境的改變,種群數量不斷減少。
小家鼠(學名:Mus musculus)為鼠科中的小型鼠,體長60~90毫米,體重7~20克,尾與體長相當或略短于體長。頭較小,吻短,耳圓形,明顯地露出毛被外。上門齒后緣有一極顯著的月形缺刻,為其主要特征。毛色隨季節與棲息環境而異。體背呈現棕灰色、灰褐色或暗褐色,毛基部黑色。腹面毛白色、灰白色或灰黃色。尾兩色,背面為黑褐色,腹面為沙黃色。四足的背面呈暗色或污白色。分布很廣,遍及全國各地,是家棲鼠中發生量僅次于褐家鼠的一種優勢鼠種。種群數量大,破壞性較強。[1] 小家鼠適應性強、行動敏捷,主要活動于居民住宅區的室內及室周環境,是最常見的家棲鼠種之一。另外,小家鼠不但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實驗小鼠的祖先,也是人獸共患病的主要動物傳染源和動物宿主之一
褐家鼠(學名:Rattus norvegicus),也稱為褐鼠、大家鼠、白尾吊、糞鼠、溝鼠,為一種中小型嚙齒動物,雄性體重133g左右,體長133~238mm,雌性體重106g左右,體長127~188mm,尾長明顯短于體長,尾毛稀疏。分布于全世界各地,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,都有該鼠的存在,主要棲居于人的住房和各類建筑物中。
褐家鼠是廣大農村和城鎮的危害較大的害鼠之一,數量多,危害大